200x100cm 場景設計淺談




這次不談火車,說說layout的佈局,我是用Wintrack 3D這套軟件作路線設計的,記得還未正式動工作Layout時,就不停用這個軟件在做夢,單單玩路線設計,就花了兩個多個月的時間,當中尺寸有著很大的變化,所以單單草稿就有20-30個,最後在家中總算能騰出200x100cm的空間來作一個layout,以下三個為最後的選擇,而第三個就是現在製作中的最終設計路線,而路軌的品牌已決定用Kato的Unitrack。

在設計Layout時,必須為自己定下一些要求,然後再根據這些要求再作設計,以下是我們的最低要求:

1. 複線或更多線行車

2. 全路線必須能轉線行走,不設獨立路線

3. Layout正中部份需有路線讓火車打橫通過

4. 要有山坡、隧道、河流、橋樑

5. 要有S路段

6. 其中一條路線必須有分岔路段,增加變化

設計一:圖中虛線部份為隧道,外圈為315,內圈則是282,中間S形路段彎道最少也為282,就是說新幹線勉強也能通過。

簡介:全場景以昭和年代郊區作藍本,左右兩邊為山,隧道中為暗斜段,中間一片大平源及田野,後段(圖的上方)地勢為較高(約4cm),中間S形路段低一點(約2cm),前段(圖的下方)為對向式月台,高度為0cm。

設計理念:複線行車是基本要求,但因為地方有限,而且郊外不適合有高架路段,所以未能作3線行車。但換來的是較大的空間感,而不是滿滿的路軌。在Layout中段的橫向路線其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傳統layout就是橢圓形設計,或是8字形設計,橢圓形設計其中的一個缺點是火車未能於建築物或樹林中間穿過,而8字形雖然變化可以很多,而且火車能左右平均轉向,又做到高低交叉的效果,但layout的正中央就會變成了路軌,而不是景物,如果本身Layout不大,8字形路軌會有一些壓迫感,做不出我們想要的空礦平原效果。而上圖這種設計就能平衡兩點,路軌左右兩邊可以是一大片的田地,模仿火車於田間經過的效果。但這個設計有一個缺點,就是月台直線太短,就算是最底部的上車線,也只有130 cm長,對我們來說又不太足夠。


設計二:外圈為315,內圈則是282,中間S形路段彎道最少也為282,就是說新幹線勉強也能通過。但這卻是違反我們要求的一個設計,因為希望也能做出高低交叉的感覺。

簡介:Layout的正中間部份為山頂,火車就沿著山的周圍攀升。全程為複線設計,沒有分岔路,月台直路很短,但換來的是路線較長,不過因為對於我們的要求距離太遠,所以畫完之後立即就否決了。

設計理念:為了增加火車能S形行走,所以在某些路段加上了一些481 15度的的路軌來代替直軌。

設計三:外圈為315,內圈則是282,中間S形路段彎道最少也為282,就是說新幹線能順利通過。

簡介:跟設計一是一樣的,但把中間S形路段改動了,入口為下方月台的直線未段,令中間路段的曲線大大增加,而且在右方加入一個波口,作上車線的入口,令下方的上車線直路大大增長,現在可以停逼12輛新幹線或13輛普通客車,算是非常足夠了。另外再為外圈增加一條短短的避車線,足夠停泊6輛編成的客車。這個設計維持複線行車設計,而且內外兩線也有一個分岔路段作選擇,不再是死板的圍圈行走。如果是6輛以下編成的車,最多可以放上3輛火車互換行走,算是目前最多變化的一個設計,所以最後被正式採用了。(奧羽駅的路線圖)

設計理念:Layout的左邊會有一條大河流,流經四條橋,而其中兩條橋是於山洞之間,就是隧道出入口處,變相多了一個山陝的景觀。而因為是平原的設計,基本上是不能有以山坡作背景的路線,所以在Layout的右方,最內的一條路線將會被設於山腳處,營造火車能於山坡前行走的感覺。而上車線段已作了一些改動,讓它與避車線中間多了一個空位,可以加設島式月台,也就是說其中一段的直路是一個4線月台喔。

這次先介紹到這裡,下次再貼出其他尺寸的設計草稿讓大家參考一下。